


您當(dāng)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文美圖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10-20 09:17
□周春梅
生活中,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:當(dāng)我們在路上看見一個與曾經(jīng)深愛的人相似的背影,即便那個人已離開我們的生活許久,我們依然會怦然心動、悵然若失,甚至?xí)蛔杂X地跟著那個背影走一段路。如果在自己現(xiàn)實的生活圈里遇到一個跟曾經(jīng)的戀人相似的人,也會對其多生出幾分特殊的信任與親近。這種“移情”,對自己而言未必理智,對對方來說,也未必是一種尊重。
我曾聽過一個極端的事例:一個男孩告訴一個女孩,他之所以喜歡她,是因為她的某個特質(zhì)很像自己已故的母親。女孩深受傷害,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,于是果斷與男孩分手。我年輕時還曾讀過一本小說,書名和人名都記不清了,大致內(nèi)容是:一個男人因沒能和初戀女孩走到一起,后來身邊有了許多伴侶——這些女人身上都有某一點(diǎn)像他的初戀,如此一來,他便通過類似“收藏”的方式,集齊了初戀情人的特質(zhì),仿佛這樣就能與那個女孩“共同生活”一般。我不知道該如何從道德層面評判他:收藏某一類物品,是我們能夠理解和尊重的;但“收藏”某一類人,就顯得有些不妥了。
愛的本質(zhì)究竟是什么呢?是“記得綠羅裙,處處憐芳草”式的移情嗎?也有人分析稱,愛或許是對自身未能實現(xiàn)的理想自我的投射,因此愛中往往包含著某種崇拜,當(dāng)這份崇拜消逝時,愛也常常隨之淡化。那么,包括人類在內(nèi)的所有動物對后代的愛又該如何解釋?一只貓輕撫自己的幼崽,一位母親輕撫自己的孩子,那種母性,難道不正是弗洛姆在《愛的藝術(shù)》中所說的“無條件的愛”嗎?但也有人分析,這是因為孩子延續(xù)了母親的生命,從某種意義上說,孩子就是母親的“另一個自我”。
那么,對所有人無差別的博愛,就是真正的愛嗎?陀思妥耶夫斯基在《卡拉馬佐夫兄弟》中早已提醒我們:要愛具體的人,而非抽象的人??晌覀冊趷劬唧w的人時,恐怕很難做到拋開自我、不分親疏好惡。真正尊重對方,了解其獨(dú)一無二的特質(zhì)——而非將其視為某個人或某種特質(zhì)的替代品,給予對方無私的愛,并將這份愛落實到日常相處的細(xì)節(jié)中,這該是多么困難啊。
愛究竟是什么?這是連富有智慧的哲學(xué)家們都未能徹底解答的問題。像我這樣見識淺陋的人,如今能明確的,只有兩點(diǎn):愛是一個動詞,而非名詞;愛是一種能力,而非單純的感覺。
請本版文圖作者與編輯聯(lián)系,以便奉寄稿酬。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(jì)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